作者:佚名 来源于:中国酒文化网
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,唐代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。
开放的国策,繁荣的经济,多元的文化,使得唐代成为了国富民强的的黄金时代。
那时的长安,不仅是政治的中心,更是文化艺术的汇集地。
在这样一个艺术气息浓郁(商业繁荣)的时代,酒文化应运而生。
更成为文人墨客挥洒才华的源泉,也为唐代陶瓷生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当我们提起唐代的酒文化,还是要先来搞清楚唐朝人是怎么喝酒的?
先来看看这幅唐代《唐人宫乐图》,画中可以看到有贵族妇女十人,围坐在一张长方大桌旁进行宴饮。
请认真看看右边坐着的第三位仕女,她喝酒那是相当豪放,用一把长杓从一个大盆中舀取饮用。
唐代《唐人宫乐图》(局部)台北故宫藏
专门用来舀酒的便可称之为酒杓。
李白在《襄阳歌》中提到“鸬鹚杓,鹦鹉杯,百年三万六千日,一日须倾三百杯。”中的鸬鹚杓、舒州杓就是这种酒杓。
芝加哥美术馆藏有一件类似的金银杓
1983年河南省偃师市杏圆村的唐墓中就出土过这么一件鸬鹚杓。
它不仅有弯曲修长的杓柄,还在长柄的尾部做了一个形似鸬鹚鸟首的装饰,那就显得更为生动而有有趣了。
上至皇帝下至百姓,对酒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,他们不仅饮酒赋诗,更是将饮酒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他们对酒器的制作有着极高的要求,无论是形制、纹饰,还是釉色,都必须是上乘之选,这对当时的制瓷业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推动。
这样的文化背景,对酒具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。
不仅数量大增,而且在酒具的造型、装饰甚至使用功能上,都更加讲究,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唐代酒具艺术风格。
首先,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唐代青瓷的独特魅力。
唐代青瓷以其清雅脱俗、色泽淡然的特点,已然成为千峰翠色。
瓷器上的纹饰设计,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几何图案,更多的是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等自然主题。
这些图案的应用,无不体现了唐代人崇尚自然、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。
这些生动的纹饰,不仅彰显了工匠的精湛技艺,更展现了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万物的热爱和向往。
唐代 长沙窑彩绘鸟纹壶
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
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“君生我未生”诗文壶
其次,唐代酒具在形制上的多样化,也是其独树一帜的地方。
酒壶、酒杯、酒盘、酒注...这些不同形制的酒具,有的小巧玲珑,适合私密的小酌;
有的气势恢宏,用于盛大的宴会,它们各具特色,用途各异,充分满足了不同场合、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。
在这些酒具上,往往还会刻有诗文、警世格言,这不仅增添了器物的文化价值,也使之成为了传情达意的媒介。
唐代瓷器模仿金银器
唐代真正做到了诗酒交融,形成了无酒难有诗的独特文化,赞美酒的诗歌更是不计其数。
他们认为,饮酒不仅能抒发情感,更能激发灵感。
文人对酒具也有着特别的偏爱。
因此,酒具对他们而言,不只是饮酒的器皿,更是艺术的载体,是灵魂的出口。
骆宾王在诗中写道:“凤凰楼上罢吹箫,鹦鹉杯中休劝酒。”
李白在《行路难·其一》中写道: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”
此外,在唐代繁荣的市场经济背景下,酒具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商品。
随着丝绸之路的开放,唐代酒具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,也被大量外销到国外,成为贸易的重要物品。
如今,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那些精致的唐代酒器,仿佛能听到当年文人墨客的轻吟浅唱。
他们在月下对酒当歌,赋诗作对,饮酒作乐。
这些酒器不仅承载着酒的芬芳,更承载着唐代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。
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问,更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思考。
也许,答案就藏在那一杯清酒、一首古诗、一件酒具里。
专注自己的收藏道路,一起发掘更多精彩!
上一篇: 收藏在故宫里的酒器
下一篇: 白酒贮存容器相关小知识
【相关文章】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