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网络 文章作者:佚名
 

 

 
 
  无论是豪气干云地指点江山、激扬文字,还是潇洒自如地泼墨丹青、书写青春,或者是消极避世地"醉里乾坤大,壶中日月长",哪一样都离不开酒。无酒,便无兴致、无灵性、无回味、无激情……
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,酒是一个小精灵,没有时代属性,也模糊了高低贵贱,它在为不同的人、不同的社会制度服务。如今,除了饮酒、品酒以外,收藏美酒也成为一件令投资者趋之若鹜的雅事,而且有些酒的收藏投资价值堪比黄金,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  名酒收藏,升值指日可待
  "无酒不成席,无酒不成欢,无酒不成礼。"人从生下来就和酒结下了缘。满月酒、生日酒、结婚酒、祝寿酒、节日酒,婚丧嫁娶、各种节日、聚会都离不开酒。酒从诞生起就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。
  我国有数千年的酿酒历史,在世界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,酒特别是白酒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中国的一种象征。如今,美酒不仅仅供人品尝,其所具有的丰富、独特的收藏投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识,美酒收藏成了越来越多的收藏家热衷的雅事。而且名酒收藏这个市场也越来越大,无论在博览会还是拍卖场,都有被称为"液态黄金"的美酒出现,并以天价成交。
  东北酒文化研究会会长孙中林介绍,1999年东北酒文化研究会在上海举办的酒文化收藏拍卖会上,吉林余文江先生为纪念香港回归,在1997年7月1日0时以德惠大曲为基酒、其他全国各地100种名酒为材料勾兑出一款"97酒",用中国地图形状的酒瓶500毫升一装,共100瓶,其中两瓶在这次拍卖会上分别拍出了19.8万元和15.6万元的天价。现在,这款酒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。
  一般来说,好酒都是年份越久越馨香、醇厚,选对一种美酒收藏,就不怕它贬值,价值只有上涨不会后退。而且从近几年的市场交易情况来看,名酒升值的空间相当大。1999年拍卖散装穴藏贡酒"道光25年贡酒",均价3万元1斤,而2002年就拍到4万元1斤,3年时间就升了1万元。从1999年到现在不到10年的时间,一般的名酒升值都在5到7之间,而有些酒中珍品的价格和价值则上升了不止10倍。今年1月,在重庆的一场名酒拍卖会上,一瓶1985年出厂的五粮液最后以2.2万元的高价落槌,而当时购买价格为3.75元,22年后,价格翻了5866倍。
  可见,我国的白酒收藏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,这样的拍卖行情,使得业内人士都普遍看好未来白酒收藏市场。

  文化内涵提升酒的价值
  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,其自身价值与其蕴涵的文化价值密不可分。
  孙中林说:"人们都知道:三斤高粱就可以酿成一斤酒,其成本不高,但是为什么名酒价格却高达几百元、上千元甚至上万元?大碗茶几角钱一碗,为什么走进茶艺馆一杯茶就可高达数百元?满汉全席为什么高达万元甚至数万元?就是因为上述酒、茶、宴当中蕴含着历史文化、品牌文化、技艺文化。说穿了,收藏酒,就是收藏酒文化,酒的价值就来源于酒中所蕴含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。"
  第一,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、祭祀文化。中国酿酒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考古资料表明,商代酿酒业已十分兴旺繁荣,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许多谷物酿酒的技艺;人们逐渐形成酒为"百礼之首,百药之长"的观念,"礼"关乎人们心灵的精神,"药"关乎人们健康的场所。形成饮宴必酒,祭祀必酒。酒为"礼天地,事鬼神,奉亲酬友的神物",一招一式都有所规范。直到现在,这些礼仪还浓缩在酒中,不断延续。
  第二,诗词文化。在中国,酒的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。庄周主张,物我合一,天人合一,齐一生死。追求绝对自由、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,是其精髓所在。而自由、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,因自由而艺术,因艺术而产生美。"醉里从为客,诗成觉有神。"(杜甫《独酌成诗》)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,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。
  纵观酒的发展史和中国文学发展史,从最早的文学著作《诗经》开始,到世界巨作《红楼梦》,三千年来的文学著作中,几乎都离不开酒。无论是曹操的"青梅煮酒论英雄",还是李白的"举杯邀明月,斗酒诗百篇",或者王维的"阳关三叠,故人惜别";不管是兰陵美酒泛出的琥珀之光,还是现代诗人艾青赞美酒为"火的性格,水的外形",这醇香的酒味中无不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。
  第三,品牌价值。收藏酒,自然是收藏名酒。这种"名",即是这种酒的品牌文化,它是几千年来酒的酿造和生产者一点点积累起来的,是经过时间考验和打磨,最后积淀在酒中、积淀在众多消费者口中的无形文化资产。如"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"的唐代即成为朝廷贡酒的汾酒、东汉时开始流传的古井贡酒……
  第四,除了文化价值外,艺术包装也将酒的价值进一步提升。各种造型优美、奇特的酒瓶、酒标以及酒版将酒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,让酒从内在到外表都成为一件醉人的艺术品。
  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名酒,其经济价值自然不菲,美酒收藏,真是酒未醉人人自醉。

  四大类酒收藏投资价值高
  面对众多美酒,哪些是最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呢?谈到这个问题,孙中林说白酒收藏首先就要看酒本身的品质,只有本身品质优良的酒才具有收藏价值。在此基础上,历史文化内涵深厚、艺术价值高、具有品牌价值或者考古发掘出来的酒更具有收藏价值。
  第一,选择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酒进行收藏。孙中林说,酒因为蕴含文化而产生额外价值,所以有特殊历史文化含义的酒的收藏投资价值自然更高。比如前文提到的纪念香港回归的"97酒",古代文人墨客诗词唱和的杏花村汾酒,享有"风来隔壁千家醉,雨过开瓶十里香"之美名的国酒茅台,还有自古就是宫廷贡酒的古井贡酒、鹤年贡酒等,还有被誉为中国第一窖、国宝窖池、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泸州老窖,尤其是其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代表性产品如国窖?1573、至尊酒、至美酒等,都是收藏的佳品。
  第二,选择艺术价值高的酒进行收藏。那些酒瓶、酒标造型奇特,艺术气息浓厚的酒及其酒版更具有收藏价值。"物以稀为贵",这是收藏界的真理。由于受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,现代酿酒较以前更加注重酒的包装,有现代感的,古朴文化特色的,天然绿色包装的等等,都是吸引众多收藏爱好者藏酒的重要原因。比如湘西酒鬼酒,请来著名艺术家黄永玉为其设计酒标、酒瓶等,造型别致的酒瓶和极具魅力的包装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,酒鬼酒的价值也因此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。
  第三,选择具有品牌价值的酒。中国目前有酒生产厂家三万七千多家,酒的品牌更是不计其数,收藏就要选择有知名品牌的酒,酒的质量和价值才有保证。自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5次中国名酒评选,这些榜上有名的酒都具有较高的品牌文化价值。茅台、五粮液和古井贡等等都是藏家青睐的品牌。
  第四,白酒的存放时间也很重要,时间会令美酒更加醇厚、更具有价值,十年、二十年和五十年的名酒一般都具有收藏价值。一些考古挖掘出来的古代美酒收藏价值更高,典型的如上文提到的穴藏贡酒"道光25年贡酒"。
  收藏者四大注意事项
  酒类收藏投入少,相对升值空间大,越来越多的民间收藏爱好者开始进入这一行。孙中林告诫道,在我国白酒收藏是刚兴起的热点,但目前白酒收藏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,且没有完善的标准。刚开始收藏者要注意以下几点。
  首先,了解各种酒的历史文化、特色、香型、性情。起码是要了解自己想要收藏的酒。"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不殆",收藏也是如此。只有对酒本身的"性情"了解了,才能更好地保存、升值。刚入门的收藏者最好从名酒开始收藏,因为这些名酒质量一般都有保证。
  其次,白酒收藏应该更加注重其完整性,将酒瓶、酒标、包装设计等作为整体进行收藏,这样升值空间更大。以前的酒标设计得就像大海报,蕴含了不少文化和品位,具有艺术价值。一些酒瓶的设计也比较特殊,历史悠久,具有特殊的品位,市场上比较稀缺的种类,都可以进行收藏。通常整体收藏的价值要高于酒本身。名酒的整体包装设计、酒瓶、酒标都已融入其价值里,一瓶酒的内容再好,品相包装不好也会让其身价大跌。
  酒版也是收藏中不可遗落的一部分。尤其是刚入门、资金不太雄厚的收藏者,最好从收藏酒版开始,因为酒版是名酒按照一定比例严格缩小的迷你版,相对而言价格较低,而且大多是珍品。
  资金雄厚的收藏者可以考虑进行系列收藏,比如山东曲阜出产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造型酒瓶的系列酒、十二生肖造型系列酒等等,这类酒升值空间相较单瓶酒和散装酒,具有更高的升值空间,不过其投入也相对较大。
  另外,收藏到了的美酒还需要细心保护。白酒属于蒸馏酒。一般来讲,酒精度数越高,酒越不容易变质,所以刚入门的收藏者最好选择酒精度数高的酒来收藏。
  最后,提到酒收藏,就不能不提到酒器、酒具的收藏。酒是一种媒介,酒器、酒具更是一种媒介。酒器酒具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功能,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当然是直接与酒相关的,即盛储、温煮和饮用等;而最重要的,则是随着礼制的形成与发展,酒器成为礼器的组成部分,成为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物和等级制度的载体。而且,几乎从酒器一出现,人们就十分注重酒器的造型与装饰。很多酒器、酒具制作精良,造型栩栩如生,情趣别致;在装饰上也相当考究,或绘上鲜艳瑰丽的彩色花纹,或雕刻规则、神秘的动物和几何图案,其形态刻画高度凝练,细致入微。从酒器的制作技术和图案铭文来看,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整个华夏文明而骄傲。因此,酒收藏的爱好者不妨也关注下酒器、酒具的收藏。

 
   


【相关内容】

极具收藏趣味的大小剪纸彩银生肖系列银币

鲲鹏

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介绍,其中一个号称“浓香鼻祖酒中泰斗”

佚名

白酒收藏里的学问

佚名

白酒收藏须知的几个知识点

佚名

白酒收藏的常识

佚名

白酒知识:白酒收藏需要讲究哪些方法?什么白酒适合收藏?

佚名

必须要掌握的白酒收藏和存放知识

佚名

白酒的收藏知识和存放技巧

佚名

白酒收藏技巧和小知识

佚名

收藏玩出新花样 年轻人是另类收藏主力

佚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