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网络 文章作者:佚名
 

 

 
 

酒文化典故

酒仙

“王花马,千金裘,呼尔将出换美酒。”这是历史上著名“酒仙”李白的畅饮情景。杜甫的《饮中八仙歌》中亦有: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,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从中,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诗文和其人生与酒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。

酒义

依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上说,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,也可制造凶光。如《战国策.魏策》:“昔者,帝女会仪狄作酒而美,进之禹,禹饮而甘之,疏仪狄,绝旨酒。”又曰:“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。”果然,他的后代以酒为乐,朝夕狂饮,烂醉如泥,忘乎所以,招致灭国之祸。

酒谋

宋太祖“杯酒释兵权”,恰如《晏子春秋》杂上篇所云:“夫不出樽俎之间,而折冲于千里之外。”曹丕设酒宴以甘蔗作剑胜邓展将军;秦昭王之“平原十日饮”;项羽之“鸿门宴”;曹操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。张献忠与李自成之“双雄会”,均于饮酒中施行计谋。这些计谋到现在还有人效仿之,且多有得逞者。可见,酒谋的作用之大。

酒战

据《淮南子。缪称州》载,战国时期,楚国令合诸侯时,鲁国与赵国都给楚王献了酒。赵国的酒醇厚,鲁国的酒淡薄,楚国主管酒的官吏向赵国要酒吃,赵国不给,酒官恼羞成怒,偷换了两国进献的酒,并说赵国不献好酒,楚王动怒下令攻打赵国,围困邯郸,这场“鲁酒薄邯郸城围”的酒战,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。

酒故事

酒池肉林

商代晚期的帝王,多是淫暴之主,一味追求享受安乐。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,据现代人分析推测,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,其中含有锡,溶于酒中,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,身体状况日益下降。商末帝纣,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,《史记·殷本纪》称:“(纣)以酒为池,县(悬)肉为林,使男女裸相逐其间,为长
夜之饮。”后人常用“酒池肉林”的好话,项羽无言以对,刘邦乘机一走了之。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,说刘邦不胜饮酒,无法前来道别,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,并向大将军(亚父范增)献上玉斗一双,请收下。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,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。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。

漫话武松酒后打虎

文人嗜酒,或因酒能启发灵感,或因酒能消愁,武者嗜酒,和文人有相同之处,也有不同之处,相同之处是酒能使人的情绪提升,使人神情亢奋,醉醺醺有飘飘然的快感,不同的是文人酒后大做文章,武者酒后哆嗦动武。
酒后大发神威者,也和嗜酒的文人墨客般不胜枚举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《水浒传》,就有不少文字描述各好汉吃酒吃肉的情景,其中“花和尚”鲁智深和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武松,可以引为二例。

小说第四回“花和尚大闹桃花村”有一句这么写:
鲁智深道:“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,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!”鲁智深把自己称着“酒家”说他自己一分酒一分力,十分酒十分力。小说的情节纵然多是虚构,但若没有那样的生活体验,写小说的人也不会那么写出的,施耐庵(1296-1370)写《水浒传》时,北宋时期必也有不少嗜酒,常常喝得酩酊大醉的侠士。

武松,小孩子都知道他是打虎英雄,但小孩子不晓得武松是在豪饮十多碗酒之后,才摇晃着身子上山打虎的。第二十二回描述武松上景阳岗的一段说:“……(武松)前后共吃了十八碗,掉了哨棒,立起身来道:‘我却又不会醉’,走出门来笑道:“却不说‘三碗不过岗!’”手提哨棒便走。”

这是武松在阳毅孙一家酒店喝酒的情形,也正是他步上景阳岗打虎前的一刻,看水浒二十二回,看到了武松三大碗接三大碗的喝,直喝完十八大碗之后,才甘愿离开酒店,独个儿上景阳岗。

古人是这样的喝酒,今人也有的是这样的喝。已经作古的武侠小说家古龙说:“要我不喝酒而多活几年,我宁可不活。”您要酒,还是要活

|<< << < 1 2 > >> >>|

·上一篇文章:酒的典故---浮一大白
·下一篇文章:多趣的酒文化典故

 
   


【相关内容】

酒能助人成名?趣谈《水浒传》中酒文化和梁山英雄的渊源

佚名

五味杂陈的调味剂,浅析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

佚名

河南人为什么能喝酒?看看人家的酒文化

佚名

客家娘酒文化:千年娘酒的传承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女人的生活

佚名

日本动漫中的酒文化,不愧是同样喜欢喝酒的民族

佚名

《水浒传》中的酒文化

佚名

中国的酒文化和茶文化

佚名

中国各朝代不同的喝酒文化

佚名

80后中国“酒文化使者”贡献杰出获封成法国史上最年轻“骑士”

刘佳

酒文化助力二线白酒品牌腾飞

佚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