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中国白酒六大争鸣 "新文化运动"拉开序幕 来源:经济观察报 文章作者:孙延元 白酒在1990年代达到历史鼎盛时期后,总体产销量开始逐渐下降,高档白酒所占比例逐年递增。进入21世纪,各种营销模式、理论研究层出不穷,白酒发展进入拐点,“盛世危机”与“高歌猛进”两种表象同时并存,各种白酒“悖论现象”逐渐浮出水面——“时尚与传统之争”,“理论与实践之争”,“徽酒模式之争”,“洋白之争”,“高档酒与民酒之争”,“健康论与有害论之争”、“民族与国际化之争”、“产业价值之争”等等。在企业界、文化界、营销界、专家领域、消费者领域等,正产生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“头脑风暴”,一场“百家争鸣”下的白酒“新文化运动”由此拉开序幕。 2007年7月,《东方酒业》杂志社在上海发起“首届中国白酒东方论坛”,以“中国白酒新文化运动启航”为主题,首次对“白酒新文化”进行定义、研究、呼吁、倡导和发起,引发了一场观点大争鸣。本文选择了五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争鸣话题,在论坛争鸣的基础上,又对其他企业领导人、专家学者、媒体记者等的不同声音,进行了采访、提炼,总结,以“正方”“反方”两种对立形式表现出来。可以看出,这些争鸣背后的敏锐性、深刻性、突破性及现实性,必将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。 【争鸣一】 年龄大了自然喝白酒吗? 正方观点:年龄大了自然喝白酒 当前,在一些媒体上和理论界流行一种“白酒遭遇年轻人消费断层”,“30年后谁来喝白酒”“白酒消亡论”等等说法,其实这些言论是杞人忧天,非常可笑的。这是一种直线思维,仅仅凭想象和推理。这些人没有发现和感悟出社会“变化”的魅力和“时世轮回”的大道理。首先,白酒本身正在变化,它不断变革创新,与时俱进,白酒不会成为“文物”。其次,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,都具有两面性,但绝不是此消彼长,而是相互融合包容,更加丰富多彩。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力量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,传统文化常常烙印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东西,不是那么轻易能被稀释改变的。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貌似很现代、很西化、很时尚,但骨子里还是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,年轻人也是这样,他们会不自觉受大环境的影响,受年长成功人士的言行影响,而且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的心态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包容变化,从梦幻时代、与时俱进,到理性思维、接纳传统,再到融入环境、超越自我等等,总是渐进或交替出现在人生各个阶段,这种变化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。 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国家,经济很发达,观念很现代,接受西方文化比中国早很多,但是,这些国家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一点也没消失,力量依然非常强大,甚至出现传统文化回流现象,日本的清酒,韩国的烧酒等,不但没被国外酒冲垮,走下餐桌,反而根基更加稳固,年轻人都会在不同场合饮用本国的传统酒。同样,俄罗斯的传统烈性酒“伏特加”,年轻人不但没有抛弃它,反而喝的津津有味,俄罗斯男人认为,生活中可以没有牛奶面包,但不能没有“伏特加”。事实证明,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,体制的改变也不会改变文化,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文化并不冲突,也不是非此即彼,而是相互融合,完全可以和谐共处。 反方观点: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喜欢喝白酒,这是残酷的事实,白酒界应当警惕、反思。而不是自我安慰,等待年龄的变化和传统文化力量的回归,这是一种消极悲观思想的表现。  |<< << < 1 2 3 4 5 6 7 8 > >> >>| ·上一篇文章:茅台在迷雾中扩张 策略是成是败?·下一篇文章:酒文化的营销基因 【相关内容】 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专家组回国 总理布尔纳比奇专程送行 佚名 详解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税收新政 佚名 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介绍,其中一个号称“浓香鼻祖酒中泰斗” 佚名 中国的酒文化和茶文化 佚名 中国各朝代不同的喝酒文化 佚名 白酒收藏里的学问 佚名 白酒收藏须知的几个知识点 佚名 白酒收藏的常识 佚名 白酒知识:白酒收藏需要讲究哪些方法?什么白酒适合收藏? 佚名 必须要掌握的白酒收藏和存放知识 佚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