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的品鉴 来源:中国酒文化网 文章作者:佚名 一、品酒三步骤 品酒的目的,除了测定其物理化学指标外,还要进行感官鉴定。依据酒的色香味来作出判断,一般分三步进行: 第一步是看色,举杯对光察看,观察酒的色泽。 白酒除酱香型、兼香型和少部分浓香型微有黄头外,其它香型的酒都应该是无色透明的。如果出现浑浊、沉淀、有悬浮物等,则为不合格。 第二步是闻香。酒注入杯内,靠近鼻子,把酒气慢慢吸入鼻中。只能对酒吸气,不得对酒呼气。 第三步是品味,品酒品味是最主要的。 每一种酒,都包含了酸、甜、苦、辣、涩五种味道,这五味都要有适当的比例,才有好的口感。甜味偏多了,会觉得腻口;酸味少了,会觉得口淡;苦味少了,就会有不清口之感;适当的涩味,则可增添酒的后味;辣味,能起到刺激的作用。 品酒时呷饮一小口酒。舌头对各味的敏感度是不同的。甜味味蕾在舌前头;酸味味蕾在舌边;苦味味蕾在舌后根;涩味则是因酒的收敛所影响的唾液分泌;而辣味是因酒精所引起的味蕾细胞兴奋。 品酒应该注意的事项是:品酒前要漱口,不用香水,不能吸烟。因为香水、香烟容易破坏酒的香味。另外,品酒前不宜食用味道过浓的食品。 品酒的顺序是:从色泽上先白后红;从甜度上先干后甜;从酒度上先低后高。品白酒从香型上的顺序是:清香、米香、浓香、其它香和酱香。 二、鉴别酒质量的一般要求是: 白酒:酒液无色透明,无浮悬物、浑浊物和沉淀;瓶壁不得出现环状污物,有白酒特有的醇香,滋味纯正,无异味。 黄酒:色泽清亮透明,无浑浊、沉淀。香气浓郁,滋味清爽,无辣、酸、涩等异味。 啤酒:酒液透明,无明显浮粒。注入杯中时有泡沫开起,越持久越好。有酒花的香气和爽口苦味,没有明显的酸味和怪味。 果酒:酒液透明,无浮悬微粒。无沉淀,在溶器内四周无粘着物。具有果实原料的芳香和果酒的酯香,不得有酸味或外来怪味,甜酸爽口、软润、无苦味、酸涩味等。 配制酒:酒液清亮,透明,无悬浮物和沉淀,色泽柔和,有光热作用不会很快发生褪色,香味独特,无怪味,没有强烈刺激性。 三、饮酒温度 白酒烫热喝,可以将酒中的甲醇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挥发掉一部分。甲醇对人的视觉神经有害,但甲醇的沸点是64.7℃,当用沸水加热后,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。 乙醛会增加酒的辛辣味,摄入一定量,饮者就会头晕。导致醉酒的首要因素就是乙醛。而乙醛的沸点只有21℃,用热水加温,就可以使它蒸发掉。 此外,酒在加热过程中酒精(沸点为78.3℃)也会挥发一些。当然,对酒加温要有一定限度,如果太热,会使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大部分或全部挥发掉。 酒太热,饮后会伤肺。正确的饮酒方法,就是要在酒不冷不热时饮。古人有“温酒”、“暖酒”之说,其原因也就在此。明代陆容在《寂园杂记》卷十一中有这样一段记载,“尝闻一医者云,‘酒不宜冷饮’,颇忽之,谓其未知丹溪之论而云然耳。数年后,秋间病痢,致此医治之,云,‘公莫非多饮凉酒乎?’予实告以遵信丹溪之言,暑中常冷饮醇酒。医云,‘丹溪知热酒之为害,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!’予因其言而恩之,热酒因能伤肺,然行气和血之功居多,冷酒于肺无伤,而胃性恶寒,多饮之,必致郁滞其气。而为亭饮,盖不冷不热,适其中和,斯无患害”。元代人贾铭在《饮食须知》中就说:“凡饮酒宜温”,认为“饮冷酒成手战”。清代朱彝尊也认为:“饮生酒、冷酒久之,两脚肤裂,出水疯痹肿,多不可治,或损目”。清代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第八回中有如下描述。“这里宝玉又说,‘不必烫暖了,我只爱喝冷的。’薛姨妈道,‘这可使不得,吃了冷酒,写字手打颤儿。’宝钗笑道,‘宝兄弟,亏你每日家杂|<< << < 1 2 3 > >> >>| ·上一篇文章:无·下一篇文章:绿野仙踪:澳洲葡萄酒品评之旅 【相关内容】 酒的两个大陆 佚名 各种酒的感官要求 佚名 酒的历史故事 佚名 酒的制度——古代酒政的内容 佚名 酒的制度——酒的特殊性 佚名 酒的制度 佚名 酒的制度——酒的制度的解释 佚名 酒的器具——其他酒器 佚名 酒的器具——玉制酒器 佚名 酒的器具——青铜制酒器 佚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