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Yilan 文章作者:佚名
 

 

 
 
  我喜欢葡萄酒。
  虽说酒量其实是非常差的,出了名的“1公分”呢,一杯酒喝不到1公分就脸红心跳丢盔卸甲,完全没有酗酒实力。

  但独独对葡萄酒始终执迷不减。不像鸡尾酒那般繽纷华丽、令人目不暇给,也不像烈酒那般浓冽丰厚、足能将人一击倒地,葡萄酒,可以浓郁可以淡雅可以饱满可以轻盈,变化多端难以捉摸,且年年岁岁时时刻刻都可能展现不同风貌不同性格,的确耐人细细寻味体会。

  因此,还记得,大约超过十年了吧!从国人对葡萄酒还普遍陌生的时代,就恋上了葡萄酒,然后,一路摸索尝试过来,至今仍然充满新鲜与好奇。

  我喝葡萄酒始终是非常随性的。遂而,对照於周遭不少认真酒友们像是做学问一样,孜孜忔忔著研究土质、雨量、向阳坡、年份、排行、评论、保存状况、结构表现……,每每赧然。

  其实当年也并不是不曾為此著急过,特别是初入门时刻,曾经努力找书翻资料,曾经努力背诵酒区品种酒庄酒名年份等各样名目,曾经努力找好酒名酒喝且边喝边记笔记……,深怕脚步一慢就要落后了。

  但毕竟是生性疏懒的人,不久便很快想开了:就像我一样喜爱的茶一样,葡萄酒世界可是无穷浩瀚的大千世界,一辈子体验穷究不完的,又何须急於一时?

  也於是,放慢脚步后,平心徐行其间,出乎意料之外的是,反而俯拾尽是迷人好风景。

  我非常认同我的好朋友,同时也是国内写酒好手林裕森的说法,他说,饮葡萄酒,就像是一趟美丽的旅行,小小一只瓶,宛如一具最敏锐的记录器般,将產区当地的歷史、人文、地貌、水土、风物,甚至该年气候、雨水,甚至酿酒师的气质脾性均悉数封存在内,不待亲身前往,举杯啜饮间,便歷歷呈现在目,任你自在神游。

  所以,每一瓶精心酿造出来的葡萄酒,都自有其值得细细品味的独到风致。

  所以,渐渐开始碰到什麼酒就喝什麼酒。比方我家裡头的酒,没什麼了不起的昂贵名酒,多半是朋友送的酒、酒商给的酒以及一时兴起随手买的酒;还没攒够钱买专业藏酒柜,乾脆一起堆堆叠叠摆在潮湿阴凉的水槽柜下;每逢朋友来家裡吃饭或是心血来潮打算煮顿大餐之前,趴在柜前一瓶瓶掏出来再三斟酌挑选配酒,本身就是一回趣味无穷的享乐。

  比方每回上餐厅吃西式料理总是想喝酒的,和另一半两人因酒量太烂根本没功力开一瓶酒,因而多半点的是单杯的house wine,酒价平易,还可顺便测试一下餐厅的选酒眼光,若偶然遇上佳酿,往往格外惊喜。例如大直小酒馆选了加州Napa Valley的Woodbridge当house wine,和据说拥有全东京最庞大加州酒藏的东京Park Hyatt饭店的New York Grill英雄所见略同,就颇令我刮目相看。

  也越来越不执著於所谓的名酒、甚至好酒了。说真的,真正的名堡名厂年份佳酿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等閒攀配得上的!这一类的酒,除了身价必定高昂之外,每每需得10~15年以上陈年时间方达适饮期,而这期间,从酒窖温湿度、光线、安放角度、移动运送方式、以至开瓶之际的种种侍酒规矩等等等等,无一不需小心翼翼呵护再三,稍有疏忽差池,便平白可惜好酒。

  很讲究很紧张,而且也著实伺候不起。所以,还是放诸随性的好。
  “没有好酒、坏酒,只有喜欢和不喜欢的酒。”这可是许多酒评家们的由衷体悟。

  至於我呢,我想我是偏爱面貌多变的葡萄酒的。比方法国隆河区Cotes du Rhone与布根地区Burgundy的葡萄酒,前者,平易近人顺口好喝裡蕴含著香料般多样丰厚的口感与香气,且由北到南风格多重而殊异,令人目不暇给;而后者,如丝缎般极纤柔却又层次丰腴的红酒、以及极清亮清扬但入口却又如金属矿石般质地坚硬充满个性的白酒,总让我為之意乱神迷。

  当然也欣赏法国以外的西班牙义
|<< << < 1 2 > >> >>|
 
   


【相关内容】

品酒专家:元宵节喝葡萄酒最佳搭配方法

佚名

喝葡萄酒的程序

佚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