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在线国际商报 文章作者:李敏
 

 

 
 

  赵凡:英文名字Frankie 男,32岁,水瓶座,身高180,曾经的职业是“卖飞机”,6年间对葡萄酒自学成材,现为国内知名的葡萄酒品酒专家。
  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恰巧是他最喜爱的事情,那么他无疑是幸福的;如果他将喜爱的事情做成了一个专业,应该说,他已达到了人生的某种境界,在品酒业,赵凡就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人,一个偶然的机会,让学理工出身的他对葡萄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,如醉如痴,乐此不疲,终于改行做了一名专业品酒师,而今,他已成为中国内地颇有影响的酒评人。
  从知酒、识酒到转行对赵凡的采访是在他的办公室里进行的,房间弥漫着淡淡的酒香。赵凡告诉记者,最早接触葡萄酒是在上大学的时候,有一次过生日给自己买了一瓶“龙徽”干红,因为酒的颜色非常好看,从此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,后因工作需要经常去世界各地旅行,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品牌和口味的葡萄酒,对酒的兴趣和关注也与日俱增。
  赵凡回忆起第一次去美国,在工作之余去了一趟加州的葡萄酒产地———纳帕谷,此行让他学到了许多品酒方面的知识;后来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工作,那里的休闲气氛很浓,一周只工作4天,于是他利用休假时间去了著名的雅拉河谷,那里有专门的葡萄酒学习班和不少葡萄酒厂,这段经历使他对葡萄酒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。令赵凡感到幸运的是,在出国旅行时,经常赶上许多国家举办葡萄酒节和葡萄酒展览,使他大开眼界,长了不少见识。由兴趣而引发的强烈求知欲,使赵凡将品酒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,最终变成了自己的职业。
  赵凡经常参加各种品酒活动,他还是布鲁塞尔评酒会的委员。为保证公正,品酒通常使用盲品,盲品一般分为两种,一种是“考酒”,另一种则是“考人”。考酒主要是评判酒的好坏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定标准,从不同方面给酒打分,只需排除主观因素,客观评判即可;“考人”则相对难度较大,要求品酒人在很少的提示下,能够分辨出酒的品种、产地和年份,甚至出自哪一个酒庄。
  品酒需要品酒师具备很强的记忆味道的能力。赵凡在学习研究葡萄酒过程中,除了研究相关法律、产地、鉴定、品尝等方面的知识外,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笔记本,随时将品过的酒记录下来。赵凡还喜欢与人分享他在品酒方面的知识,凭借广泛的涉猎、精准的记忆、优美的文笔,他已成为中国内地颇有影响的酒评人。
  “我一直有个想法,希望把中国的葡萄酒事业向前推进,让大众在喝葡萄酒时有享受生活的感觉。”为实现这个愿望,赵凡一直在努力。他的个性是,无论做什么事,都要把它做成专业;而且要做到一定的高度。

  葡萄酒里的“酸涩”感悟

  “如果一瓶白葡萄酒不酸,那不是好事,因为那样的话就会显得甜腻。同样如果一瓶红葡萄酒不涩,那也不是一件好事,因为那样就感受不到单宁(存在在葡萄皮和葡萄籽里的一种物质)的存在。酸和涩能尝到又不突出,就是葡萄酒最好的境界。”
  对于葡萄酒的评判标准,赵凡认为,品酒如品人,对葡萄酒的偏好和选择,反映了不同人的不同性格,酒的产地、品种和气候,以及人们对酒的理解和观念,都会对酒的评判产生影响,酒应该反映出人们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理念,不能简单地说“平衡”、“丰富”、“立体”的就是好酒,赵凡更看重的是酒的“性格”。
  他认为,品一款葡萄酒就像认识一个人,葡萄酒不应是工业化流水线的产物,它是有性格的。他举了4个例子,他认识4个酒厂的老板,一个性格粗犷,酿出来的酒也是粗线条的;一个性格文静,酿出的酒醇绵细腻;一个性情豪爽,酿出的酒味道浓烈奔放;一个性格沉稳,酿出的酒令人回味。谈到品酒对自己人生的影响,赵凡认为,对他而言,酒就像空气一样,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
|<< << < 1 2 > >> >>|

·上一篇文章:轻轻松松喝葡萄酒
·下一篇文章:红袖添香

 
   


【相关内容】

河南民间品酒大赛迎猴年 另类方式传承中国文化

王永记

酒经沙场 中国式品酒

佚名

品酒专家:元宵节喝葡萄酒最佳搭配方法

佚名

品酒不醉心自醉

陈庚

荷兰品酒师为鼻子投保800万美元

王辉

品酒师教你识破各类酒

佚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