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黄酒 来源:中国酒文化网 文章作者:佚名 指蒸熟的米饭用冷水淋凉,然后,拌入酒药粉末,搭窝,糖化,最后加水发酵成酒。口味较淡薄。 摊饭酒:是指将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,使米饭在空气中冷却,然后再加入麦曲、酒母(淋饭酒母)、浸米浆水等,混合后直接进行发酵。 喂饭酒:按这种方法酿酒时,米饭不是一次性加入,而是分批加入。 黄酒的功能 药酒功能: 《本草纲目》详载了69种药酒可治疾病,这69种药酒均以黄酒制成。 附: 《本草纲目》 - 谷部 - 酒 气味:(米酒)苦、甘、辛、大热、有毒。 主治: 1、米酒:行药势,通血脉,润皮肤,散湿气,除风下气,解马肉、桐油毒。 2、愈疟酒:治诸疟疾,频频温饮。 3、五加皮酒:支闰切风湿痿痹,壮筋骨,填精髓 4、薏苡仁酒:去风湿,强筋骨,健脾胃。 5、五加皮酒:去一切风湿痿痹,壮筋骨,填精髓 6、女贞皮酒:治风虚,补腰膝。 7、地黄酒:补虚弱,壮筋骨,通血脉,台腹痛,变白发。 8、当归酒;和血脉,坚筋骨,止诸痛,调经水。 9、菖蒲酒:治风痹,通血脉,疗骨痿。 10、枸杞酒:补虚弱,益精气,去冷风,壮阳道,止目泪,健腰脚。 11、人参酒。补中益气,通治诸虚。 12、茯苓酒:治头风虚眩,暖腰膝,主五劳七作伤。 13、桑椹酒。补五脏,明耳目,治水肿。 14、蜜酒。治风疹、风癣。 15、蓼酒。久服聪耳明目、脾胃健壮。 16、姜酒。澡贪苋、发热、心腹冷痛。 17、葱豉酒。解烦热,补虚劳,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,解肌发汗。 18、茴香酒。治肾气痛、扁坠牵引及心腹痛。 19、缩砂酒。消食、和中、下气,治心腹痛。 20、茵陈酒。治风疾、筋骨挛急。 21、百部酒:治一世新旧咳嗽。 22、海藻酒:治瘿气。 23、松节酒:治冷风虚弱、筋骨挛痛、脚气缓痹。 24、竹叶酒:治诸风热病。 25、麻仁酒:治骨髓风毒痛、脚气缓痹。 26、红曲酒:治腹中及产后瘀血。 27、花蛇酒:治诸风顽痹、瘫痪挛急、恶疮疥癣。 28、蝮蛇酒:治恶疮诸瘘、恶风顽痹癫疾。 29、豆淋酒:破血去风,治男子中风口歪、阴毒腹痛及小便尿血。亦治妇女产后一切中风疾病。 30、虎骨酒:治臂胫疼痛、历节风、肾虚、膀胱寒痛。 31、鹿茸酒:澡阳虚痿弱、小便频数、劳损诸虚。 营养功能: 1、含多种氨基酸。绍兴酒含氨基酸16种,是啤酒的11倍,葡萄酒的12倍。 2、热量较高。绍兴元红酒、加饭酒、善酿酒和香雪酒每升所含的热量,分别为4249千焦耳、5024千焦耳、4989千焦耳和8415千焦耳,是啤酒的2.8-5.6倍,葡萄酒的1.2-2.3倍。 3、易吸收。绍兴酒是酿造酒, 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保留了发酵所产生的全部有益成分,如糖、糊精、有机酸、氨基酸、酯类和维生素等。浸出物分别为:元红酒3.5%,加饭酒5%,善酿酒15%,香雪酒24%,其营养物质不但含量高,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。有“液体蛋糕”之称。 调味功能: 黄酒有祛腥、去膻、增香、添味的效能。黄酒中含乙醇15%左右,比白酒少,比啤酒多;含糖分和总酸度比白酒和啤酒高。在烹调时,醇和酸生成酯类,为菜肴带来芳香;糖分能增加菜肴的鲜味。同时乙醇能除去鱼的腥味,肉的荤味,鱼体内含有氧化三甲胺,是有腥味的物质,它能溶解于乙醇等有机溶液中,乙醇的沸点为78.3℃,会在烹调过程中蒸发掉,三甲胺也随之蒸发,达到去腥的目的。肉中含有脂肪滴,脂肪能溶解于热的乙醇,也随着乙醇的蒸发而蒸发,达到去荤的目的。白酒含乙醇量过高,能破坏菜肴的风味;而啤酒含乙醇量过低,也起不到调味的作用,同时白酒和啤酒含酸量甚少|<< << < 1 2 3 4 5 6 > >> >>| ·上一篇文章:中国名酒·下一篇文章:绝对经典--绝对伏特加 【相关内容】 浙江南浔:千年湖笔书写华美篇章 佚名 客家娘酒文化:千年娘酒的传承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女人的生活 佚名 千年历练浓香来 蔡同利 黄酒投资受追捧 变现成投资难题 佚名 历经四千年 汾酒被誉为当代酒界长青树和活化石 张恩 梁波 酒的酿造——汉代以前的黄酒酿酒技术 佚名 酒的酿造——汉朝至隋朝的黄酒酿酒技术 佚名 酒的酿造——唐宋期间的黄酒酿酒技术 佚名 酒的酿造——元明清时期的黄酒酿酒技术 佚名 黄酒的历史 佚名